近日,网红小英在直播中透露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并被诊断出胃食管反流和慢性胃炎。

而且,她的大女儿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。

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幽门螺杆菌的广泛关注。事实上,幽门螺杆菌(Hp)是一种在胃部生存的细菌,与胃癌、胃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,而且它的传染性也极高。

然而,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胃癌,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应对和预防。



什么是幽门螺杆菌?

被世界卫生组织"点名"的致癌菌幽门螺旋杆菌究竟有多可怕?它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 1 类致癌物,70%的胃癌都跟这种菌有关,全球约 50% 人口携带,我国感染率高达40%-60%,西部农村因分餐意识弱、饮水卫生差,感染率比北上广高出20%以上。


幽门螺旋杆菌这种微需氧的螺旋形细菌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:它能分泌尿素酶抵抗胃酸侵蚀,通过黏附素紧紧附着在胃黏膜上皮细胞,而多数人感染后无症状,但长期感染可能引发胃炎、胃溃疡,甚至增加胃癌风险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共用餐具、唾液接触,因此家庭成员间容易交叉感染。


从胃炎到胃癌:感染后的危险路径

虽然仅有1%的感染者会最终发展为胃癌,但医学界已明确其致病链条:慢性浅表性胃炎→萎缩性胃炎→肠化生→异型增生→腺癌。这个平均需要10-20年的演变过程,使幽门螺杆菌成为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。

值得关注的是,细菌毒力、宿主体质和环境因素构成"致癌三角":携带CagA毒力因子的菌株更具侵袭性;胃酸分泌不足者更易定植;长期食用高盐腌制食品则会加速胃黏膜病变。日本研究显示,根除治疗可使胃癌风险降低39%。


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有哪些症状?

01口臭

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大量尿素酶,导致食物发酵产生异味,从口腔散发出难闻的气味。


02反酸

幽门螺杆菌刺激胃黏膜,导致胃酸分泌过多,引发反酸、烧心等症状。


03胃部不适

如上腹部疼痛、胀气、恶心、呕吐等。


04胃溃疡

约15%-20%的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胃溃疡,出现黑便、呕血等症状。


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?

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-口、粪-口途径传播,因此预防措施应从生活习惯入手:


注意饮食卫生:不喝生水、不吃生食,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。


家庭用餐使用公筷: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家庭中的传播。


勤洗手:尤其是饭前便后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。


避免共用餐具和牙刷:至少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。


定期消毒餐具:使用消毒碗柜或煮沸消毒,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。


避免口对口喂食:尤其是对儿童,应避免大人嚼烂食物后喂食。



体检建议:早发现、早治疗

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,建议定期进行体检,尤其是以下人群:


以下人群建议定期检查


01有胃病史者

如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黏膜萎缩等。


02有胃癌家族史者

胃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。


03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

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,可能损伤胃粘膜。


04有胃癌高危因素者

如年龄较大、饮食不规律、吸烟、饮酒等。


体检方法包括:

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:无创、准确,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。

胃镜检查:可直接观察胃黏膜情况,适合有明显症状或高危人群。

一旦确诊感染,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。通常采用“四联疗法”,即两种抗生素、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一种铋剂联合使用,疗程一般为10-14天。

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与胃癌密切相关,但并非“人人得癌”。大多数感染者并不会发展为胃癌,关键在于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。希望大家重视胃部健康,早发现、规范治、重预防,可以有效降低胃癌风险,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!


注: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身体不适请及时就诊医治。